首页 | 校院概览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决策咨询 | 行政后勤 | 队伍建设 | 机关党建 | 廉政建设 | 信息化建设 
热点新闻
·   我校举行2023级领... 10/12
·   省委党校(河南行... 09/02
·   我校举行2023年秋... 11/01
·   省委党校(河南行... 03/02
·   我校举行2023年春... 07/14
·   我校表彰2021—202... 09/08
·   戴柏华到省委党校... 12/04
·   《学习论坛》入选2... 12/29
·   越南胡志明国家政... 12/20
曹彦鹏: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的需求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成果总和,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等。精神文明指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总和,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从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历史教训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落后就要挨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显著提升。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殷殷嘱托,叮嘱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2022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牢记领袖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意见》,为产粮大省筑牢根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河南新担当新作为。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感慨地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关键要素,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必须并驾齐驱、比翼双飞。

我们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河南是红色资源大省,红色文化贯穿党在河南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故事流传广泛。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嘱托,河南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持续深挖红色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红色教育功能的革命遗址、场馆基地,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红色文艺作品和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带动了红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为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树立了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河南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来看,不少国家在实现物的全面丰富的同时,陷入了人的单向度发展的困境。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些国家暴露出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的顽疾,有些国家则陷入两极分化、政治动荡之中。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在工业化、技术化、资本化及文化变迁的现代化诸场景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累积,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从而引发价值观的分歧与冲突,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理论范式和叙事体系的垄断,而且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推动世界格局发生“东升西降”大变革。

现代化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在所难免,夯实国家物质基础的任务更加艰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和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与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相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努力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党的生活》)

关闭窗口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006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365号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行政学院 信息管理部 制作维护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