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更高要求和更深刻使命,只有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高精尖缺”人才,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是起点和落脚点,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优化人才队伍,也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从本土人才的培养角度看,乡村人才振兴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增收;从引入人才的角度看,优化乡村振兴队伍的人才供给,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更多流向乡村,全面激活乡村要素资源市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虽然乡村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但仍无法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效能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与城市相比,由于乡村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发展条件等“先天不足”,且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总人数的36.11%,且现有乡村人才队伍中,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农村实用性人才是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人口的减少及老龄化程度加深,不仅影响农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农业发展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挑战,不利于农村的更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定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满足多样性。当前,我国乡村人才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失衡。从乡村人才年龄结构方面来看,乡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儿童和老年群体居多。从乡村人才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受人才“虹吸效应”影响,经济发达乡村与欠发达乡村人才资源失衡,存在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从乡村人才类型来看,大多数乡村缺乏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复合型人才、懂技术的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现有的人才大多是种植养殖一线的生产经营人才。
乡村经济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水平差、发展潜力不足等是造成乡村人才流失的主要根源。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机会,但一些乡村仍面临“不想回”“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一方面,本土进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学成后很少愿意回家乡发展。另一方面,尽管乡村通过招考等方式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但因乡村“硬条件”和“软实力”有限、基层工作繁复冗杂与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发展空间小等原因,乡村往往是他们职业生涯的跳板,服务期满后,他们就会离开,造成乡村人才匮乏。
针对目前人才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全视角引才,全链条育才,全方位留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引进添动能,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引导各类人才下沉,在广阔天地成长成才。《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如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回流;定期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寻找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采用招聘、合作入股等方式引进乡村建设人才,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聚焦培育提技能,培厚人才成长沃土。坚持“四个不唯”的观点,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最迫切、最急需的几类人才。注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科学教育培训,通过开展专家授课、举办技能比赛、建立专家工作室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培训服务,提升从业者职业技能,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队伍。
聚焦留筑强服务,构建吸引人才强磁场。“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坚持把“人才满不满意”作为首要标准,不断优化乡村人才政策环境,畅通乡村人才成长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乡村人才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服务保障,完善乡村人才政策,使人才政策精准发力,努力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农民日报》(2023年02月1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