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是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突破瓶颈制约、实现发展目标的行动先导和价值归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立足我省区域特色和全局定位,通过突破重点,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水平,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中塑造我省发展新优势。
一、坚持创新引领,立足区域特点,为经济发展赋能提质
新发展理念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原则遵循。“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规模突破和势能积聚,但同时也存在要素驱动依赖较重、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必须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加大传统产业的挖潜力度、高新技术产业的牵引力度和外向型经济的拓展力度,在规模稳进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升级。
一是注重科技创新牵引。充分利用我省资源禀赋,使产业基础优势加速转化为有效供给优势,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健全以支持培育创新主体、实现创新价值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实施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二是实现产业布局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生物育种等领域为重点,壮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现代轻纺等战略支柱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三是吸纳培育创新人才。为创新人才提供研发平台和发展空间,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和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推动形成“人才+团队+基金”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知识消费—人力资本提高—创新效率提升的循环补偿机制,加大政府支持、金融支持和产业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二、推进深层次改革,培育新增长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创造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准确把握大局、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大局。全局发展和区域发展都需要“多极支撑”,新增长极的牵引效应和扩散效应,为改革发展实现动态平衡提供了强劲动力,要以强烈的担当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危机变局中破困突围。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要贯彻落实《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做强优势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促进创新产品迭代升级和规模应用。二是大力培育成长性新业态。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探索借势联动发展新空间。充分依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究谋划示范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利用我省人力资本、内需体系、流通经济、有效供给等新优势,打造生态保护示范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河南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
三、提升开放水平,形成持续集聚效应,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节点
高水平开放是河南发展的突破口,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实现河南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阶跃式变革。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和重大政策支持,极大增强了河南的发展优势。新发展阶段,我省面临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充分利用我省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以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增强河南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是发挥中原城市群带动效应,实现新型城镇化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综合带动和强力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会议审议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为河南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驱动。要加快构建主副引领、两圈带动、三区协同、多点支撑的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和空间格局,提高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夯实县域经济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打造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地。二是发挥枢纽效应,全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打造东联西进、贯通全球的物流交通枢纽,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强化中原腹地支撑作用。三是以集约化水平吸引优质要素。河南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配套和科学的制度配套,这对创新、投资等优质要素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要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对内重塑经济地理、优化产业布局,对外拓展发展空间、延展合作链条,以大中原的开放胸襟投入大时代的发展浪潮。
四、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整体协同,确保进中蓄势
系统性和实践性是新发展理念鲜明的理论特质。新发展阶段是河南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窗口期,目前我省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调整转型的攻坚期、风险挑战的凸显期,必须强化系统观念,注重整体协同,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是以政府效能为企业赋能。民营经济是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为民营企业纾难解困的同时,要引导各地把着力点向市场主体聚焦,把资源要素向民营企业倾斜,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决策高效、创新力强等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涵养释放消费潜力。从县域抓起,长短结合、综合施策,努力实现民营经济规模质量效益、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营商环境、亲清政商关系“四个明显提升”,使服务企业的过程成为吸引关联企业、催生链式生长、实现集群发展的过程。二是以务实作风提升基础能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力度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高度正相关。要立足发展基础和目标定位,保持发展定力,不断以新发展理念指引方向、纠正偏差,打通机制堵点,破除隐形壁垒,推动我省发展潜能转化为发展胜势、汇聚成发展强势。三是以共建共享汇聚发展力量。新发展理念以共享为目的和归宿,共建共享是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我省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上还存在较大缺口,要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有效参与政策制定机制和全过程社会监督机制,在维护利益、实现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格局培育成熟社会。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教授赵璐)
(本文刊发于《党的生活》2021年第5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