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社教研部召开科研工作座谈会
我校科社教研部为了强化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年教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于2008年2月28日下午,召开了科研工作专题座谈会。会上,通过交流经验、探讨方法、总结规律,达到了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目的。座谈会由科社部主任孙玉杰主持、科社教研部全体人员参加,分管科研工作的焦国栋副校长和科研处处长王作鑫、副处长杨新建应邀参加了座谈会。
孙玉杰主任首先就本教研部2007年度在科研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她说,2007年科社部共中标国家和省级课题项目8项(其中国家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76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转载,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校党委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与我校专家教授的无私传授、帮带分不开的。
针对年轻教师占多数的特殊实际,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科社教研部向本部教师提出了实现 “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一是年轻教研人员要实现从科研教学的“配角”到“主角”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年轻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二是要实现从漫无边际的“海研”到尽早确定研究方向的“专研”的转变,强调科研出“力作”、教学出“精品”;三是要实现从科研、教学的“单打一”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转变,确保“科研服务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和实践,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良好。同时,科研成果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升,是最多最好的两年。
会上,科社部各位教研人员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学术论文写作、投稿、发表和课题申报中的体会、做法。孟宪平老师从文章的选题和内容入手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学术研究的选题要贴近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贴近教学、贴近重大会议和重大纪念活动,这样才容易出成果。涂小雨老师从投稿技巧的角度谈了体会,他说,文章本身的内容和性质要与刊物的办刊宗旨和栏目要求相一致,就报纸、期刊而言,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时效性。田文富老师谈了申报国家课题要借鉴别人申报成功的范式,前期论证一定要注重阐述和引用国内名家的精辟论点,多请教、多思考。要把教学中积累的资料用于科研,把科研的成果用于教学,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孙玉杰主任结合她本人多次承担国家和省级级研究项目的经验和体会,谈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如 “尽早确定研究方向,注重调查研究和前期积累”等。教研部其他人员也都踊跃发言,就文章的“热门”选题和“冷门”选题、文章修改、“数量”和“质量”、“短期效果”和“长远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上,焦国栋副校长从党校的职能、性质和任务的高度,讲了科研、教学的关系和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重要性。对科社教研部过去一年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与会教研人员谈的体会和做法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就如何把握科研规律、提升写作技能,提高科研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另外他还就如何做好国家课题的申报论证介绍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经验。最后,焦校长就科社部今后在科研方面的努力方向问题,特别提出了几点要求和希望:第一,每个同志至少要有一个研究方向。即使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也一定要有一条主线,这样才能在科研中形成拳头“产品”。第二,在确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注重平时积累,勤思考、勤动手,借鉴别人,少走弯路。第三,写文章、报课题要特别注重选题。第四,2008年国家课题申报工作一定要做扎实,做到条理清晰,字斟句酌,不留遗憾。
通过这次座谈会,参会人员都觉得收益很多,同时也感到了压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多出精品和力作。
(科社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