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一班赴河南博物院开展实践教学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员更加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坚定文化自信,9月20日上午,我校秋季学期中青一班学员赴河南博物院开展实践教学。
在博物院主馆,一套套珍贵文物,让学员们仿佛穿越历史时空将中原特色文化细细重温,一件件重器,无不诉说着五千年华夏的文化传承。这里拥有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在这里发端,冶铸陶瓷、建筑纺织等都曾站上世界科技的巅峰。透过这些文明的闪光,古人的创新与智慧早已融入中华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学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原文化为中华文明撑起了主干、延续着根脉,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华夏古乐团演出现场,一名青年演奏者手持“贾湖骨笛”的活态化音乐文物,将学员们带入8000年前的文明之源。随后,钟鼓磬瑟、箫管琴笙,绵延悠长的天籁之音仿若从远古穿越而来,承载着数千年文明的音乐文物传唱着“历史好声音”,穿越数千年时空的古老乐音与新时代的步伐在学员心间同频共振。
临黄河而知中国,莅中原而揽古今。学员们纷纷表示,透过文物、遗产、文字,愈发惊叹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